当前位置:太阳系 > 地球
提示:请您用鼠标拖动平移、滚轮放缩图像

地球影像

首次加载较慢,请您稍候...
地球地球
地球简介:
  地球,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地球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又过了5亿年则出现了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而后分化出细菌与古菌。数百万年前非洲的类猿动物学会了直立,由此它们得以更好地使用工具、互相交流,从而获得更多营养与刺激,大脑也越来越发达,最后进化成人类。人类的活动给很多地区都带来了环境问题:水污染、空气污染、酸雨、有毒物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滥砍滥伐和沙漠化)、野生动物的死亡、物种灭绝、土壤的退化和侵蚀以及水土流失。根据联合国的资料,工业活动排放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有密切关联。预测显示全球变暖将会给地球的环境带来冰川和冰盖熔化、温度范围更极端、重大天气转变、海平面上升等变化。目前,地球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都是需要直面的问题。
  地球距离太阳1.5亿公里,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陆地主要在北半球,有五个大陆:欧亚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另个还有很多岛屿;大洋则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五个大洋及其附属海域。在地球上共有226个国家和地区,赤道附近炎热,两极寒冷,有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
地球结构
地球结构
  地球内部如同其他类地行星一样,可根据化学性质或物理(流变学)性质分为若干层。然而,地球的内、外核具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其他类地行星所没有的特征。地球外层是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地壳,下面又有一层黏稠固体组成的地幔。地幔和地壳之间的分界是莫氏不连续面。地壳的厚度随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从海底的6千米到陆地的30至50千米不等。地壳以及地幔较冷、较坚硬的上层合称为岩石圈,板块也是在这个区域形成的。岩石圈以下是黏度较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就在软流圈上方滑动。地幔晶体结构的重大变化出现在地表以下410至660千米之间的位置,是分隔上地幔及下地幔的过渡区。在地幔以下,是分隔地幔和地核的核幔边界(古氏不连续面),再往下是黏度非常低的液体外地核,最里面是固体的内地核。内地核旋转的角速度可能较地球其他部分要快一些,每年约领先0.1–0.5°。内地核半径1,220千米,约为地球半径的1/5。
地球大陆板块演变
地球大陆板块演变
  位于地球外层的刚性岩石圈分成若干板块。这些板块是刚性的,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发生在以下三种边缘:其一是聚合板块边缘,在此二个板块互相靠近;其二是分离板块边缘,在此二个板块互相分离;其三是转形板块边缘,在此二个板块互相横向错动。在这些板块边缘上,会出现地震、火山活动、造山运动以及形成海沟。随着板块飘移,海洋板块俯冲到聚合板块边缘的前缘下方。同时,地幔物质于分离板块边缘上升至地壳,产生了中洋脊。这些过程使得海洋地壳一边从地幔中不断产生,一边不断地回收到地幔中,因此海洋地壳的年龄大多低于1亿岁。现今最古老的海洋地壳位于西太平洋地区,其年龄估计约为2亿岁。相较之下,最古老的大陆地壳年龄约为40.3亿岁。
  目前地球的主要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北美洲板块、欧亚大陆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以及南美洲板块。另外还有阿拉伯板块、加勒比板块、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外的纳斯卡板块以及位于南大西洋的斯科舍板块等板块比较有名。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是澳大利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在5,000万至5,500万年前融合形成的。在这些板块中,大洋板块位移速率快,大陆板块移动速率慢:属于大洋板块的科科斯板块位移速率为每年75毫米,太平洋板块则以每年52至69毫米的速率位移;而属于大陆板块的欧亚大陆板块,平均以约每年21毫米的速率行进。
地球生命演变
地球生命演变
  人们认为约40亿年前的高能化学反应产生了能够自我复制的分子,又过了5亿年则出现了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而后分化出细菌与古菌。早期生命形态发展出光合作用的能力,可直接利用太阳能,并向大气中释放氧气。大气中积累的氧气受到太阳发出的紫外线作用,在上层大气形成臭氧(O3),进而出现了臭氧层。早期的生命以原核生物的形态存在。根据共生体学说,在生命进化过程中,部分小细胞被吞进大细胞,并内共生于大细胞之中,成为大细胞的细胞器,从而形成结构相对复杂的真核细胞。此后,细胞群落内部各部分的细胞逐渐分化出不同的功能,形成了真正的多细胞生物。由于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发出的有害紫外线,陆地变得适合生命生存,生命开始在陆地上繁衍。目前已知生命留下的最早化石证据有西澳大利亚州砂岩里34.8亿年前的微生物垫化石,西格林兰变质碎屑岩里37亿年前的生源石墨,以及西澳大利亚州岩石里41亿年前的生物质残骸。
  1960年代起, 科学家[谁?]猜测7.5亿年到5.8亿年前的新元古代成冰纪大冰期时,强烈的冰川活动使地球表面大部分处于冰封之下,是为“雪球地球”假说。5.42亿年前发生了埃迪卡拉纪末期灭绝事件,紧接着就出现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地球上的多细胞生物种类猛增(如:节肢动物三叶虫、奇虾等)[86]。在5亿年前的奥陶纪出现了脊椎动物甲胄鱼。寒武纪大爆发之后,地球又经历了5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87]。其中,发生在2.51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是已知地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而距今最近的灭绝事件是发生于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小行星的撞击使不会飞行的恐龙和其他大型爬行动物灭绝,但一些小型动物逃过一劫,例如那时还像鼩鼱一样的哺乳动物。在过去的6600万年中,哺乳动物持续分化。
人类起源
人类起源
  数百万年前非洲的类猿动物(如图根原人)学会了直立。由此它们得以更好地使用工具、互相交流,从而获得更多营养与刺激,大脑也越来越发达,最后进化成人类。人类借助农业和文明的发展享受到了地球上任何其他物种都未曾达到的生活品质,也反过来影响了地球和自然环境。
微信扫一扫,免费获取9000景点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