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宇宙高清图片 > 我们的太阳系
提示:请您用鼠标拖动平移、滚轮放缩图像

我们的太阳系影像

首次加载较慢,请您稍候...
我们的太阳系我们的太阳系
我们的太阳系简介: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太阳系的形成于大约46亿年前一个巨型星际分子云的引力坍缩。这个初始的元气可能有数光年大,并且诞生好几颗恒星。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大多数人仍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是宇宙的中心。古希腊的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曾经推测了日心说体系,但是直到尼古拉·哥白尼才提出了第一个日心说宇宙的数学模型。到了17世纪,伽利略·伽利莱、约翰内斯·开普勒和艾萨克·牛顿拓展了人们对物理学的理解,人们开始普遍接受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观念,而望远镜的发明,也使人们发现了更多的行星和卫星,对观测太阳系有了更直观的数据支撑。
  广义上的太阳系的领域包括太阳,四颗像地球的内行星,由许多小岩石组成的小行星带,四颗充满气体的巨大外行星和充满冰冻小岩石被称为柯伊伯带的小天体。在柯伊伯带之外还有黄道离散盘面和太阳圈,和依然属于假设的奥尔特云。太阳系的主角是位居中心的太阳,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此外还有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太阳系内主要天体的轨道,都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的附近。行星都非常靠近黄道,而彗星和柯伊伯带天体,通常都有比较明显的倾斜角度。由北方向下鸟瞰太阳系,所有的行星和绝大部分的其他天体,都以逆时针(左旋)方向绕着太阳公转,轨道都是以太阳为焦点的一个椭圆,并且越靠近太阳时的速度越快。行星的轨道接近圆形,但许多彗星、小行星和柯伊伯带天体的轨道则是高度椭圆的,甚至会呈抛物线型。公转周期:水星88日、金星224日、地球365.26日、火星687日、木星12年、土星30年、天王星84年、海王星165年。
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
  在大爆炸时期,黑洞的爆炸使其内核及外壳物质在强烈的爆炸中,产生裂变反应,在爆炸中形成的碎片迅速膨胀,其体积由几倍到几十倍,由几十倍到几百倍,由几百倍到几千倍,由几千倍到几万倍,由几万倍到几亿倍……在裂变过程中,产生了含有大量氕及其它能产生聚变物质的气团,这些气团中的可致聚变的物质达到一定量,气团的体积和内部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该气团的核聚变产生了。这样就形成恒星的幼体。幼体在漫长的岁月中,或同其它恒星合并,或吞噬漫长的旅途中所遇到的残体,不断发展壮大自身,逐淅成为人类每天看到的太阳。这些碎片的迅速澎涨,其实是一个裂变的过程,在裂变过程中,有的以固态的形式保持下来,这些物质和其它的固态物质随时相遇,通过相互吸引,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合并在一起;不断的吞噬所遇到的体积小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使其体积不断增加,质量不断增大,捕捉和吸引其它物质的能力逐渐增强,终于,吸引住了一个体积较大的固态物质,该物质又有一定的反引力的效应,这样就成了行星和卫星的系统。我们所生存的地球有可能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的。
小行星带
小行星带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在已经被编号的120437颗小行星中,有98.5%是在这里被发现的。小行星是由岩石或金属组成,围绕着太阳运动的小天体。因为在比较上这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估计为数多达50万颗,所以这个区域被称为主小行星带,简称“主带”。主带内最早发现的三颗小行星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而最大的三颗小行星则为智神星、健神星和灶神星,它们的平均直径都超过400 公里;在主带中只有一颗矮行星——谷神星,直径大约950 公里;其余的小行星都不大,有些甚至只有尘埃那样大。小行星带的物质非常稀薄,已经有好几艘太空船平安的通过而未曾发生意外。在主带内的小行星依照它们的色彩和主要形式分成三类:碳质、硅酸盐和金属。小行星之间的碰撞可能形成拥有相似轨道特征和成色的小行星族,这些碰撞也是产生黄道光的尘土的主要来源。
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是由大量碎屑组成,类似于小行星带,但是组成物体的主要成分是冰。它延伸在距离太阳30AU至50AU的空间之间,虽然估计其间包含直径数百米到数千米的矮行星,但主要还是由太阳系小天体组成。许多大的柯伊伯带天体,像是创神星、伐罗那和亡神星,当有近一步的资料后,可能会是矮行星。估计柯伊伯带有100000颗直径大于50公里的小天体,但柯伊伯带的总质量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或甚至只有百分之一。许多柯伊伯带天体都有多颗卫星,和大多数的轨道都在黄道平面之外。
  柯伊伯带可以粗略的分成传统带和共振带。共振的是轨道周期和海王星的轨道周期偶简单的整数比(例如,海王星公转太阳三周,它公转两周;海王星公转两周,它公转一周)。其实海王星本身也是共振带中的一员;传统带的成员则是不与海王星共振,是散布在39.4至47.7天文单位范围内的天体。传统的柯伊伯带天体以被发现的第一颗这种天体,(15760) 1992 QB1,被分类为QB1。它们都在基本的位置附近,并且离心率都较低。
彗星
彗星
  彗星是太阳系小天体,通常只有几公里的直径,成分大部分是挥发性冰。它们的轨道有很高的离心率,近日点在内行星的区域内,而远日点远在冥王星轨道之外。当一颗彗星进入内太阳系,会导致它冰冷的表面升华和电离,创造出彗发,和经常可以用肉眼看见,由气体和尘埃构成的长长彗尾。短周期彗星是轨道周期短于200年的彗星,长周期彗星的轨道周期可以长达数千年。短周期彗星被认为起源于柯伊伯带,长周期彗星,像是海尔-波普彗星,被认为起源于奥尔特云。许多彗星群体,像是克鲁兹族彗星,是从单一母彗星的解体。有些有着双曲线轨道的彗星,可能是来自太阳系外,但是很难精确的测量出它们的轨道。挥发性物质被太阳热耗尽的老彗星通常会被归类为小行星。
银河系
银河系
  银河星系(古称银河、天河、星河、天汉、银汉等),是一个包含太阳系的棒旋星系。直径介于100000光年至180000光年。估计拥有1000亿至4000亿颗恒星,并可能有1000亿颗行星。银河系中最古老的恒星几乎和宇宙本身一样古老,因此可能是在大爆炸之后不久的黑暗时期形成的。最中心处被标示为强烈的电波源,可能是个超大质量黑洞,被命名为人马座A*。从地球观看,银河系可见的盘面区域涵盖的面积包括天空中的30个星座。但新的世界地图显示,由于光污染的缘故,地球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不能在家园看见银河。
微信扫一扫,免费获取9000景点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