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景点大全 >驴友游记 >碧波流烟的旅游空间> 纳沃纳广场的联想

纳沃纳广场的联想

2022-10-09 19:42:36 碧波流烟 阅读:917 积分:2000  


      紧接着上卷,我的“纳沃纳广场的四河喷泉”是站在地理的角度和自己心情的角度去描写的。为了让思路集中,我尽可能少涉及其他内容。对纳沃纳广场来说,还有很多精华部分没有涉及。其一是纳沃纳广场的建筑经过修建,已经弥漫着巴洛克风格。其二是广场的来历有新的说法,即传说在公元一世纪的时候,纳沃纳广场这块地方还是杜米先皇帝小憩的小湖,他的皇亲国戚、高官显贵、*太太们经常到这里猜拳行令、打情骂俏、划船消遣。其三是广场名称来历上文可能没有交待清楚,意大利文的“船只”是Nave,经过若干年,因口头的传颂或以讹传讹,逐渐将Nave变成Navona了,这是广场名字来源的另一种说法。

      历史的年轮转到了十七世纪,这是一个巴洛克风格盛行的世纪,这个广场逐渐成为社会贤达,英雄美女、名人贵族云集群聚之地。当时的教宗依诺谦十世的豪宅就在广场旁。这位教宗是一位希望抛弃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的装饰和建筑,热心追求一种富丽堂皇、繁复夸饰、气派宏大、生动活泼并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的人。而这正是当时流行的巴洛克建筑和装饰艺术的风格。因此,他聘请了贝尔尼尼和波洛米尼两位大师来整体设计广场的宫殿、教堂、喷泉。由于他的指导思想,即形成了我们现在见到的纳沃纳广场的风貌。

     我前面的游记里也涉及过一点解释巴洛克风格的内容。因为这一词汇经常会出现在意大利的名胜古迹的解说词中,我怀着好奇心,专门寻找我喜欢的艺术家贝尔尼尼许多作品中的巴洛克风格。包括我在圣彼得教堂参观时看到的青铜华盖和圣彼得的宝座均为这一风格。经过考查,我大体了解,巴洛克风格是一种盛行于意大利、西班牙、弗兰德尔、荷兰、法国等国家的17世纪初至18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按照葡萄牙语说,巴洛克是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意大利语的巴洛克是Barocco,其中含有不整齐、奇特、扭曲、变形、怪诞等释义。巴洛克风格其实是背离了文艺复兴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巴洛克风格在绘画方面的最大代表是比利时的法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在建筑与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就是贝尔尼尼。如果我们将文艺复兴大体归结为“古典主义”,那“巴洛克”就可以粗略归结为“浪漫主义”。人们一般认为巴洛克艺术对各种流派的艺术风格具有综合能力,即吸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能力;在表现手法上因为封建贵族资金雄厚而显得有些炫富,一味讲究雍容华贵,先声夺人,气势浩大,甚至不惜成本,追求完美;题材上既讲究引经据典,又喜欢无巧不成书。所以有人总结巴洛克艺术具有综合性、豪华性、装饰性和戏剧性等特点。它所涉及的领域,除了建筑、雕塑外,还有绘画、音乐、文学和服装等方面。巴洛克作为一种风格,一直是美术史家有争论的问题。人类的历史本来就是起伏跌宕、变化莫测和丰富多彩的,巴洛克风格是在封建天主教复辟后,随着贵族统治地位的巩固,奢靡之风的盛行而发展起来的。我们真还不能简单地将“巴洛克”艺术称为倒退的艺术,更不能将它的代表人物称为反叛人物。巴洛克风格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在世界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像我前文没有涉及到的“四河喷泉”群雕里面还配套有中间的假山和一个埃及方形尖塔,象征着天主教在全世界的胜利,这层含义在美洲拉普拉塔河巨人的姿势里再次得到强调。雕塑的下方环绕着巨大的水池,水池中央用石灰岩堆砌成的假山上,四个老人朝向四个方向坐成不同的姿态。巴洛克艺术的综合性和装饰性在四河喷泉里表现得非常充分,比喻说象征非洲尼罗河的裸体老人用手扯着一块头巾,像是在证明尼罗河经常处在炎热太阳的照射下,尼罗河老人的旁边安排的棕榈树是非洲典型的树种。艺术家在象征欧洲多瑙河的老人身上雕刻有体现欧洲人种特色的翻卷的须发,巴洛克艺术流行于当时的欧洲,在表现多瑙河这条欧洲河流时,自然要渲染一番。因此艺术家在多瑙河老人脚边配套雕刻有一只口吐喷泉的雄狮,因为狮为兽中之王,这里安排雄狮就有欧洲人为世界各国人之统领的寓意。特别是将多瑙河老人伸出他的双臂迎向一面盾牌,而这盾牌上又刻有圣彼得的钥匙和三重王冠,更增加了天主教在这个群雕中的份量。巴洛克艺术的豪华性和繁复夸饰还表现在艺术家将象征着英诺森十世的徽章,三朵百合花和一只代表圣灵的鸽子都安插在代表多瑙河的巨人雕像旁边;这还不够,他还让老人双手的造型像一个舞蹈姿势,让人们想到欧洲人有良好的教养,真可谓不厌其烦啦! 表现恒河的是个身材魁梧的老人,其旁边有一匹白马,会让人想起西游记里的白龙马和“白马驮经”的佛教故事,这也与巴洛克艺术风格中强调戏剧性不无关系。象征美洲拉普拉塔河的老人坐的岩石上散落的金币,用以表示美洲那块富饶的当时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矿产资源丰富。贝尔尼尼自己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一心想早些让天主教席转全世界,因此他设计的代表美洲河流的老人的眼睛是注视着方塔塔尖上的鸽子的,因为鸽子与圣经故事里的挪亚方舟中的鸽子都象征着天主教的灵魂。巴洛克艺术的装饰性还表现在喷泉出水口附近雕刻有一些动物,如马、狮子、蛇、还有一只隐匿在泉眼里的犰狳等,也分别象征着多瑙河、尼罗河、恒河和拉普拉塔河等四条河流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物产和生存环境等特点。

     从圣彼得大教堂参观出来到这里品味“四河喷泉”的艺术风格,我自以为自己对巴洛克艺术不再那么陌生了。好像自己有一个新的视角,来观看眼前的纳沃纳广场里的其它两个喷泉,以及四周的宫殿、教堂等建筑物。我回过头去,往北边走,看看我们从东北角进来时忽略了的海神喷泉。

      无论是西方世界还是我亲爱的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祖国,都有丰富的神话故事资源。想象原始人类对其生存的环境,对其经历的风雨雷电,冰霜雪雹,山火地震,洪水海啸有多么困惑和恐惧,当他们处于孤立无援痛苦无告情境的时候,自然会想到一种能够帮助他们解脱困境的神灵,这也许就是神和神话故事产生的最原始的因素和根基。立在我前面的这尊海神大战章鱼的雕塑,让我联想到海神的出生来历。希腊神话中,最早出现的神是该亚,她是大地之母,相当于我国神话里的女祸。就像我国神话故事中描写最早期的世界是因开天辟地而来一样,当时世界混沌一片,该亚就是由混沌所生。该亚是地神,她制造了天空,就像我国的女祸补天。她与混沌之神卡俄斯生了第一个儿子,即天神乌拉诺斯。该亚与乌拉诺斯结合生了六男六女,十二个泰坦巨神及三个独眼巨神和三个百臂巨神,这就是西方世界的开始。当然,有关世界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迷,各种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宗教都有不同的说法,基督教圣经故事说是上帝创造了世界,他按照自己的模样制造了一个男人叫亚当,从亚当的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变成了一个女人叫夏娃,他俩就是人类的祖先。在我国有七千万*员,包括影响的人群在内,说明我国至少有一亿人是无神论者。大家一般相信包括地球在内的宇宙是五十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后形成的,人类是随机概率的产物,是进化的结果。即相信人类和地球上的万物是通过亿万年的缓慢的进化过程或优胜劣汰规律所逐渐形成的。

      我们还是从这十二个泰坦继续讲吧,这十二个巨神彼此互相结合,就生出最早的赫利俄斯(Helios;日)、塞勒涅(Selene;月)、厄俄斯(Eos;黎明)、阿斯特赖俄斯(Astraea;星辰)等许多神。他们的父亲天神乌拉诺斯是第一个统治宇宙的天神,但他后来被他和该亚所生的最小的儿子克洛诺斯推翻了。而克洛诺斯就成了第二个统治世界的天神。克洛诺斯与泰坦巨神瑞亚结合,生下三男三女,其中最小的就是宙斯。这泰坦女神瑞亚有何来历,原来她是地神该亚与天神乌拉诺斯所生泰坦巨神之一,那么她就是克洛诺斯的同胞姐姐。早期的天上没有那么多规矩,你不要认真,世界之迷自有世界之迷的解法,要不然怎么解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呢?其实,在氏族社会之前,可能就是这样的,有群居乱婚现象。到了氏族社会的早期,就出现了母系氏族社会。这瑞亚就是宙斯、波塞冬、哈得斯、赫拉、得墨忒耳和赫斯提亚的母亲。话说我国神话中的神是有死期的,他们老死之前,会以和平的方式通过禅位或者让贤实现权力的交接。并且将前辈的价值体系,伦理道德观念传递下去,这样做的好处是体现了民主,避免了独裁专制;但也有其负面影响,即可能导致了我国传统文化有类似凝固性的特征。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帝叫天子,是弱化了的“神”,但他们是靠世袭继位的,他们不愿改变祖宗传下来的老规矩。因此,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闭关锁国等弊端随之而来,这是自清朝乾隆皇帝以后,我国国力逐渐衰弱的根本原因。而古希腊神的统治权的易手,则是通过反叛的途径完成的,这种残酷的暴力反叛是他们神系延续、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当然这里面隐含着一种类似进化论的思想特征。这个最小的儿子宙斯与哥哥姐姐一起,同他们的父亲开战,这就是典型的反叛。经过十年战争,杀得个昏天黑地,人仰马翻也分不出个胜负来,后来还是在祖母大地女神该亚的帮助下,这群孩子们才终于战胜了他们的父亲,并将其残酷地送押到大地的最底层。这祖母怎么能帮助自己的孙子战胜自己的儿子呢?我幼稚地想,这可能是母系氏族社会里,祖母为大,她看着儿子不顺眼,看着孙子们顺眼,于是就帮了孙子呗。这样宙斯就成为第三代天神,也就是宇宙的统治者。

       其实克洛诺斯与瑞亚结合生下的三个儿子中有宙斯、波塞冬和哈得斯,他们战胜父亲后,三兄弟通过抓阄来确定并划分势力范围。宙斯获得了天空,哈得斯屈尊地下,波塞冬就成了大海和湖泊的君主。虽然海陆空三界看起来是由三兄弟分别掌控,但是内部势力划分不可能那么均衡。还好,在地下掌握冥界的哈得斯一般不参与宙斯与波塞冬的争斗。宙斯与众神都住在奥林珀斯山上,他具有最大权威,可以让他一贯使用的可怕的雷电惩罚神与人,他未卜先知,通晓神和人的一切事情,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我印象里面,国人崇拜的神灵,不论男女,像如来佛、唐僧、大慈大悲观世音和海神玛祖等都是正人君子,道德典范;决不会眉来眼去,移情别恋;个别的像猪八戒,有点色迷迷,也是作为反面角色出现的。但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不论男女,多数不甘寂寞,他们斗鸡走狗,拈花惹草,越轨偷情早已是家常便饭。宙斯也是风流倜傥,到处留情,有很多绯闻轶事。我们看到的海神喷泉中的海神波塞冬,是宙斯的哥哥,他也是多情种子,追求美女到厚颜无耻的程度。奇怪的是宙斯风流后得到的后代大多是英俊少年或绝代美女;而波塞冬一夜情结的爱情果实,往往不是脾气暴躁,就是面容丑陋,或者为人处世不讨人喜欢。他的地位仅次于宙斯,他以三叉戟掌管世界上所有的水域。在水上海底拥有无上权威。他能呼风唤雨,能让任何大陆地动山摇,能够平息海面上的狂风暴雨,也能让任何船只粉身碎骨,立即从水面消失。传说他坐在铜蹄金髦马驾的车里轻轻掠过海浪,怒吼翻滚,惊涛骇浪的海面会马上变得风平浪静。尽管他在奥林珀斯山上有一席之地,但他还是愿意住在海洋深处他的宫殿里。波塞冬好战又好色,权力欲膨胀,企图将宙斯赶下台。但他的阴谋被揭穿,被眨到人间。阿波罗帮助了他,让他替拉俄塞冬国王修建了著名的特洛伊城墙。波塞冬的妻子给他生下个半人半鱼的子女。他去追求他的同胞姐妹德墨忒尔,这位掌握农业谷物的女神讨厌他那双色迷迷的眼睛,将自己变成一匹马,谁知恬不知耻的海神也变成一匹马继续纠緾她,他们结合生下了一匹叫阿瑞翁的骏马,据说这匹马通人性,会说话,在希腊所有马拉车比赛中,必定稳操胜券,可以将对手远远地抛在身后。他的风流韵事不断,他强行掳走了美丽的少女忒尔菲,将她带到一座孤岛上,将她变成一只绵羊,他自己变成一只公羊,这样人们就见到了有金色羊毛的公羊。后世人往往还喜欢将公羊,看成是雄性生殖器的象征。电影《尼罗河的惨案》里就有这方面的台词。

      我们从海神喷泉这个群雕里,主要还是欣赏海神波塞冬,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他在大战章鱼,他的三叉戟正发挥最大的效能。这把三叉戟有人也讽刺说就是一把大鱼叉,但不论它是三叉戟还是鱼叉,海神波塞冬还是用它做过一些为民造福的好事的,比喻说在雅典旱灾时,他用它戳开岩石,引来泉水,灌溉农田。希腊神话里有关波塞冬大战章鱼的故事记载,还远不如现代人用这个话题制作的工艺品的广告多。为什么博尔塔在1574年设计和建造这个喷泉时采用波塞冬大战章鱼这个主题呢?经查证,海神喷泉和广场另一边的摩尔人喷泉均由博尔塔设计,由当时的教宗依诺谦十世出资,当时并没有海神大战章鱼和摩尔人与海豚摔跤的主题雕塑。摩尔人喷泉当时仅有海豚和四个特里同,特里同泛指海中信使,他们都由海王波塞冬和海后安菲特里忒所生。他们的上半身是人型,但带着一条鱼的尾巴。80年后的1653年,由贝尔尼尼加上了摩尔人与海豚摔跤的雕塑后,增加了这幅群雕的魅力。而海神喷泉也仅有丘比特和海神为世界奉献的马以及前辈海神的后代,人身鱼尾的女儿们嘻戏的雕像。直到1878年,意大利统一后,根据当时海怪吓人的传说,才加上海神大战章鱼的主题雕塑的。当时说有一只游离于挪威和冰岛近海的海怪,这海怪叫克拉肯,挪威语是Kraken,在现代德语中叫Krake(复数:Kraken),即表示章鱼。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怪”没有搞清楚,如尼斯湖怪和喀纳斯湖水怪等。挪威海怪以其庞大的身躯和令人毛骨悚然的外表,让它常常被作家引用而出现在小说中。这个传说可能是人们对真实世界的大乌贼(大约13米或者43英尺长,包括触手)印象太过深刻的原因。有了恐惧,就会有夸张和想象,有人说这海怪像章鱼,仅其触手就比大型帆船的桅杆还长,甚至还说它整个身躯超过1000米;还有的说由于这章鱼太大了,因此,它浮在海面上时像个小岛,许多渔船被它吞没。有了海怪章鱼的传说,人们出于崇拜神灵,求助神灵的心理,很自然地会想到波塞冬是统管水域的神,当然不会容忍这只祸害人类的章鱼兴风作浪。这样,一场海神与海怪之间的大战自然不可避免,我猜想这可能就是希腊神话故事里没怎么涉及,而后人加上去的波塞冬大战章鱼的故事来由。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海神喷泉有两个主题。原先的主题与海神多少有些关系。至少,海神波塞冬多次强掳美女,让丘比特很不爽,他让波塞冬与各处的情人留下的后代不是巨人,就是莽汉。这个海神喷泉里两个人形鱼尾的美人,不是他的女儿,她们是他之前的古代地方海神涅柔斯(Nereus)和他的妻子山林女神多丽斯(Doris)所生的女儿。他们共有五十个女儿,统称涅瑞伊得斯(Nereid)。艺术家将她们塑造得体态优美。上半身尽显女性的妩媚妖娆,腰身浑圆丰腴。这一对海神女儿的雕像很容易让人想起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红裙的姑娘是谁的》,歌词的最后一句是“多么可惜呀!”。她们这十分火辣的身材,很自然会引来一群痴情少年的想入非非。神话传说里讲,虽然海神的女儿们平时深居海洋底下的宫殿,但特别喜欢到海面上玩耍。她们尽情嬉戏的愉悦心情,她们心地的纯洁,以及面容的娇媚即便是通过冰凉的花岗岩,即便是相隔了数百年,人们还是能够真实地感觉到,这就是雕塑这种瞬间凝固的艺术的魅力所在。希腊神话中说世界上的第一马是由海神通过追逐情人而得到的,因此这群雕喷泉里与爱神丘比特嬉戏的马,算是波塞冬的功劳。

     说到丘比特,他是战神阿瑞斯和爱神维纳斯所生的儿子。据希腊神话故事,在威严的奥林匹斯山上,在众神中间,有一个顽皮的小孩子,最令人头痛,心烦。他就是小爱神丘比特。一般人只知道,被丘比特的箭射中,就会有爱情发生。殊不知这可爱的有着一头金发,有着娇嫩脸蛋,还有一对可以随意在天地之间飞翔的翅膀的丘比特有两支箭,一枝是金箭,另一枝是铅箭。被他的金箭射中,便会产生爱情,是冤家也会成佳偶,爱情还始终甜蜜、快乐;但是,如果被他的铅箭射中,人们就会抵制爱情,佳偶会变冤家,爱恋变成失恋、幸福变成痛苦,由于爱恨情仇的掺杂,由爱生恨,由恨生仇等恶性报复事件会滚滚而来。就象家里有个宝贝小男孩,手中拿着玩具枪射出的塑料小弹丸一样,大人一般是不会躲闪的。小爱神的箭无论神和人都抵挡不住。他曾经用金箭射向阿波罗,用铅箭射向一位水泽仙女,结果让阿波罗饱尝失恋的痛苦。他每天背着他的箭袋上下左右翻飞,把金色的箭和铅色的箭射向四方。中了金箭的人心花怒放,喜不自胜;中了铅箭的人神魂颠倒,苦不堪言。弄得被拟人化的道貌岸然的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晕晕乎乎,精神恍惚。如果是我国神话故事中人们崇拜的神仙就不要紧,因为他们已经脱离了尘世的烦恼,没有凡间的风花雪月般的梦想。但希腊的众神多是情种,因此,一出出爱情的悲喜剧就不断地出现。当然丘比特他自己从来都是观众。不过有一次他自己也坠入情网难以自拔,限于篇幅,我就不介绍了。

    前面提到摩尔人喷泉,当初玫瑰色的喷泉内只有海豚和四个被称为海中信使的特里同,也有人称摩尔人喷泉为特里同喷泉。贝尔尼尼在海豚身旁雕塑了一个摩尔人,其姿势似与海豚摔跤。据说现在我们看到的摩尔人雕塑只是个复制品,贝尔尼尼名气太大,他雕塑的摩尔人已经被移至博盖塞别墅保存。资料上大多说这个群雕中央立着的是摩尔人,也有少数打一个括号,说明可能就是泛指的非洲人。当时的贝尔尼尼已经五十多岁,他为什么要立一个摩尔人在海豚旁边并与之摔跤呢?这可能说明摩尔人比起一般欧洲人来说,比较粗鲁,比较彪悍,用摩尔人的原形来衬托这个群雕,体现了巴洛克艺术风格的装饰性和戏剧性原则。加上摩尔人,使这群雕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为什么中央添上摩尔人,会让这群雕更具有戏剧性呢?这可要从摩尔人的来历说起。十六世纪的欧洲人把以哈萨尼亚语(这是一种摩洛哥的官方语言)为母语的人叫做摩尔人。但历史学家认为,摩尔人是一个阶级和文化的统称。他们实际上是柏柏尔人,阿拉伯人和黑人混合的后裔。摩尔人至今仍保留部落组织,实行集团内通婚。摩尔人一般可分为不同的群体,主要是白摩尔人和黑摩尔人。白摩尔人被称为毕丹,尚有少数白摩尔人至今仍然在奴役少量黑摩尔人。黑摩尔人有时又被叫做哈拉丁。这里的“黑”和“白”与肤色没有多大关系,而是指父系历史沿革及其血统的延续。直到640年阿拉伯人入侵北非之后,摩尔人才真正和阿拉伯拉上关系,绝大多数摩尔人与阿拉伯人一样,信奉伊斯兰教。摩尔人并不把自己认同为白人或黑人。 他们是游牧民族,经常跟动物打交道,因此被贝尔尼尼选中与喷泉中的海豚摔跤也非常合乎情理。

        可悲的是,世界文明发展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摩尔人是奴隶。在非洲西北部的毛里塔尼亚,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废除奴隶制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内仍然有10%到20%的黑摩尔人至今仍在白摩尔人家中当奴隶。他们一天到晚工作不停,包括下地干活,照管主人的牲口,女人为主人做家务,包括洗衣、做饭、当佣人。奇怪的是,黑摩尔人还不愿离开白摩尔人的家而成为非洲的自由民。这些黑摩尔人大概是被洗脑了。虽然他们的女儿到青春期,可能会被主人强奸(我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还有十九世纪前存在于欧洲一些国家的贵族对于平民子女的所谓“初夜权”这一荒诞不经的陋习的成分没有?),他们自己也经常遭到主人的打骂,受委屈后也会愤愤不平一阵子。但是这种气愤心理持续不了多久,就很快被所谓世世代代都这样的传统观念所安抚。在白摩尔人主人的“驯化”下,他们不但安于现状,甚至还对非洲黑人怀有一种特殊的深刻的蔑视。这种心理被白摩尔人利用,他们让黑摩尔人去对付非洲黑人。1989年就发生过黑摩尔人的突击部队攻打南部的非洲黑人事件,这些奴隶身份的黑摩尔人还抢劫了塞内加尔河谷的一些村庄。贝尔尼尼这位大艺术家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创作时选用的这摩尔人成为他永恒艺术的模特,但这位勇猛健壮的摩尔人的一些后代即便是在360年后,仍然摆脱不了做奴隶的厄运。

      我们从近处看摩尔人雕塑群,作为海洋中信使的特里同,他们的表情显然是夸张的,因用力吹喇叭而鼓起的面颊和腮帮,因可能是情况紧急或用力吹气而过分瞪大的眼睛,都很能夺人眼球,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的腰身以下,雕刻有鱼鳞,说明他们是半人半鱼的海洋使者。从这张图上可以看见三个特里同,艺术家都赋于他们人世间标准健美男子汉的身材。图的右侧虽然看不到摩尔人的头和脸,但他右脚立在巨大的海螺上,他粗壮有力的左手捉住海豚的背鳍,还有海豚挣扎扭动着身子的动感画面全都能让我们看清楚。仔细观察,摩尔人因终年劳累,他稍向左侧弯曲用力时略显有点驼背,这可以从他背部的背阔肌和斜方肌线条微向左前方倾斜看得出来。不过摩尔人与海豚摔跤时所站立的重心是放在他身子右侧的腰臀部的,并且以他坚强的臀大肌,健壮的大腿股四头肌群和他小腿上轮廓分明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为强有力的支撑点,这些肌群因紧张用力收缩而隆起,贝尔尼尼让它们达到了力学与美学的和谐统一,让雕像形象凝固中间显现生动,冰冷里面透出逼真,充分体现了巴洛克艺术风格中细腻的进行性的动感特征。看到这里,我佩服,由衷地佩服! 我本来就喜欢贝尔尼尼的作品,要让艺术达到这种程度真不容易,不说别的,就说他的人体解剖学知识根底,足以和医学院校的解剖学教授比肩。巴洛克艺术风格中繁复、华丽的特征,还可以从几个特里同用以报警的喇叭在这里变成了喷泉的出水口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可惜这罗马土生土长的鸽子不大卖艺术家的帐,在火热的天气寻找凉爽的地方,他们要么飞到特里同的头顶上,要么飞到喇叭上面;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是它们拉出的污垢物直接污染了美伦美奂的雕像,让参观的人不无遗憾又无可奈何。

     我们刚从广场的东北角走进来,除了能够看到广场上的三个喷泉、1652年竣工的由贝尔尼尼的竞争对手波洛米尼为教宗依诺谦十世设计的圣阿妮丝教堂以及广场西南端的巴西驻意大利的大使馆外,我们还能看见围绕四河喷泉周围的许多卖画或卖工艺品的摊位。我出于礼貌,不好意思近距离将他们拍摄下来。加之听导游说,今天在广场上卖画的画家,说不定隔几年出了名,他的画的价值就会上涨百倍千倍甚至上万倍。他们不喜欢别人将他们的尚未成名的作品拍照,因为涉及到版权。因此,我只好委屈我的读者,你只能从这张远距离的照片中,粗略了解一下称为“画家广场”的纳沃纳广场这方面的盛况了。

      我们来到拿佛那广场已经是下午1点时分,是正午最热的时候,一些街头表演艺术家午休去了,坚持下来的为数很少。下面这张图显示一个大理石广告牌,它甚至嵌入了墙体。表示这里有纳沃纳比萨饼供应。广场周围露天餐厅还在营业,为了让顾客稍微凉爽一点,我们还能看到一台落地电扇的影子。在图中有位妇女在寻找躲避太阳的地方,还有三位游客大概已经找到了一处墙角作为临时休息的简陋场所。这里还可以看到一个小贩,他在撑开的有三角架连接着的遮阳伞旁边休息,那遮阳伞下悬挂着他贩卖的银首饰或者纪念品。

      这篇小游记结束之前,我想用我的镜头,带着大家从广场的东面的露天小吃排档看起,从东至东南面,这里有我没有搞清的小教堂;到正南,这里就是摩尔人的喷泉,还有我不知名的建筑物,以后我搞清楚了会补上去的,如果我的游记有印刷发表的机会的话;至西南,这里有巴西驻意大利的大使馆,飘扬着巴西的国旗;至广场西面,这就是圣阿尼丝教堂;再到西北角,再往正北,如果我是站在广场的南端,则会看见四河喷泉,如果我是站在广场的北边,再往北看,则看到的是海神喷泉。请我亲爱的读者,跟着我的相机这么向广场的四周转一圈吧。

     首先从东侧开始:  我是站在广场的南边中央,将相机举向东边和东北方向。这里是露天咖啡厅像我国的街头大排档。   

     其次,我请大家随着我的相机转向广场的东南方向,这里是我暂时没有搞清楚的广场东南方的小教堂。

    第三:我们转向正南方,我这时是站在四河喷泉旁边,将相机镜头对着南边拍摄的。这里正南面是摩尔人喷泉。左边是东方的不知名小教堂,右边是西方的巴西驻意大利大使馆。正南方向还有两幢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物,我暂时还没有搞清建筑物的名字。

     第四,我们稍微转向西南方一点,将这大使馆看清楚一下,还有巴西的国旗,因为没有风,绿色与白色相间的旗子没有展开。

     第五:(从远处看广场的西边,实际上从左到右,我们从远处将广场的西北面和广场的东北面都看到了,只是难以看清楚) 因我手里没有正西方向的图片,只能用这个站在摩尔人喷泉旁照的正北方图片替代,按照地理位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的左边,也就是正西方向,我们看到的1652年竣工的由贝尔尼尼的竞争对手波洛米尼为教宗依诺谦十世设计的圣阿妮丝教堂。正北面当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四河喷泉,图的右边有我们刚才在正东面看排档时,眼神还够不到的东北角,我们的团队就是从那个方向走进这个纳沃纳广场的。

       第六:我请读者从近处看广场的西北角。这里可以见到一位坐在折叠椅子上的艺人,他的白衬衣包着他的头,这时我们看到他的帽子和帽子下面的眼镜都是由一根细铁丝悬挂着的,猛一看,你会奇怪,为什么这里没有地心吸引力?帽子和眼镜怎么不会掉下来?艺人也会时不时地动一下,会吓你一跳。

      第七:我请读者看广场的西侧,我现在站在广场的东北侧,向西略偏北方向取景看广场的正西面,自然是四河喷泉和它后面的的圣阿妮丝教堂。对于四河喷泉群雕来说,它现在展现给我们的应该是它的东北面,它的西面我们只能看到代表欧洲多瑙河巨人的后脑勺、后背和他抬起来的一只手的背面。从这里我们能看到群雕东边代表亚洲恒河的巨人的正面,和群雕北边代表非洲尼罗河巨人侧面。

     第八:最后要看广场的北面了,刚才我们从远处看广场的正北面,现在我们或许走近些看看。可惜,我还没有站在四河喷泉与海神喷泉之间拍摄一张广场正北方向的照片。这张是正北方向,但是显得远了些,正北方向应该是海神喷泉的图片的,这里被巨大的四河喷泉遮拦了。我们从这个角度正好看到四河喷泉群雕的正南面。只是远了些,看不清楚了。好,我算是马马虎虎地带着大家朝纳沃纳广场四周转了一圈。还留下了不少遗憾。

       纳沃纳广场海神喷泉后面加上去的拿着三叉戟的海神是谁的杰作,我一时真还没有找到资料。广场东南角还有一处教堂,规模较小,也没有找到它的来历。还有就是摩尔人喷泉,有些资料上甚至还说贝尔尼尼加上去的不是摩尔人,而是非洲人,当然非洲人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摩尔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尚是个迷。还有就是有关两位大师级建筑艺术家之间艺人相轻的轶事,说四河喷泉中代表非洲的尼罗河巨人蒙头掩面,是不忍心看波洛米尼设计的档次太低的教堂,甚至还说那教堂是“惨不忍睹”;还说代表美洲的拉普拉塔河巨人用手指向天空,是指向对面教堂的顶端,讥讽教堂可能会要倒塌。民间也传说波洛米尼也不放让,针锋相对地在教堂正面立了一尊圣阿尼丝的雕像。好像是在向贝尔尼尼喊话:“你拉倒吧,教堂很稳固的。” 经过考证,知道教堂是在喷泉完工后一年才开始兴建的。既然这样,这些个无稽之谈怎么还流传至今,而且还越传越神呢?这是不是人们有意在进行旅游点的商业炒作呢?!

      我带着这些个疑问,也带着我那尴尬的近乎苦涩的微笑,珊珊地随着团队离开了这令人流连忘返的纳沃纳广场。




微信扫一扫,免费获取9000景点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