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景点大全 >驴友游记 >碧波流烟的旅游空间> 列支敦士登印象

列支敦士登印象

2022-10-15 12:05:54 碧波流烟 阅读:850 积分:2000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在我这本游记的第三章里介绍过,主要是通过描述世界上最大的圣彼得大教堂介绍的。世界上第二小国是位于法国东南角与意大利接壤的属于地中海的利古里亚海悬崖边上的渡假天堂摩纳哥。第三小国是位于太平洋中西部属大洋洲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南端的瑙鲁共和国,它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第四小国是位于中太平洋南部,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属于大洋洲的由9个环形珊瑚岛组成的图瓦卢。第五小国也是与梵蒂冈一样四周全被意大利的国土包围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主权国家圣马力诺。第六小国即我们这一章要重点介绍的列支敦士登。

     昨天(7月29日)下午5点30分我们离开萨尔茨堡,经过2小时的路程达到一个德国小镇下榻。按照旅途的安排,这是一个不安排晚餐的住宿点。我和我的学生一家人到这个德国小镇一家餐馆吃晚餐。风俗习惯不同,饮食口味不合,加上油腻少盐,难以适应于我,只好填个半饱了事。那天晚上又刮风又下小雨,风将雨点吹斜,真打在身上,好像还有点冷。不过旅馆的床单和棉被洗得很干净,因为白天游玩较累,晚上睡得安稳。入睡前,清理了一下从萨尔茨堡到这小镇的一些照片,我将自己在床头挑选几张,介绍给读者。

    上集我说上车后因为疲倦,舒舒服服地打了一个盹。 从嘎吱嘎吱作响的坐椅上醒来,揉揉眼睛看看窗外,广袤无垠的翠绿色景致让我又一次兴奋起来。大相机按快门的咔嚓咔嚓声响不绝于耳。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大不相同,其生活方式和农作物生产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区别。像这张图片中突兀在田间地头的一个像了望台样的建筑物,不知派何用途? 远处拖拉机后面喷出的黄绿色雾状物,倒是像在机械性的粉碎什么作物或是草料。

     我不想过糊涂日子,也不想写糊涂文章,但是这两天我们经过或要到达的奥地利、德国或列支敦士登公国都是德语系国家,包括公路上的路牌和民间屋前的广告牌全都是德文的,真难住了我。就是我们晚上下榻的德国小镇,小镇的餐馆应该都有名字的。我问过我们亲爱的导游,他们也只知道这些地名的德文发音,写不出来。因为时间关系,我的游记不可能向后拖延太久,也就只好这么展示出来,让我博学多才的读者来笑话我了。

     我们从萨尔茨堡往列支敦士登总的行走方向是从东往西略偏南,我坐在汽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多数情况下看到的是北方的一片天地。如果是晴天的下午7点多钟,在车头的方向应该是可以看到晚霞残阳的。可这是一个多云的天气,西北方向只是亮一点,但它将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映衬得更加美丽了。

    山地国家就是山地国家,上坡下坡是常事,我们在下坡时,看上去这房子像是在上坡。房前屋后的小车,屋顶上的太阳能玻璃板以及对面杂屋前堆放着的像是刚刚砍伐下的粗大树木,还有房屋走廊摆放的盆花,显示这家主人的家境殷实、富足和颇有生活情趣。     

     一路上这样密集的房屋不多见,这可能是一个我们在车上只看到背面的小集镇,房屋的那边可能是一个小集市。临近公路的这一大块坡地,像是他们的牧场。我们学校有一片这么大的草坪,可惜上面生满了各种高低不平的杂草,这些草地不知道是怎么收拾的,显得非常干净整洁。

     这个坡地面积更大,坡度更大,阴沉的天气让草地接近深绿颜色,养眼且让心情舒畅。这些房屋建筑在公路的上面,是不是想远离公路的噪声和尾气,看着它们迅速地向后移,我这么猜想。     

      我就奇怪,同样是阿尔卑斯山脉地区,我从瑞士因特拉肯地区的少女峰下来时,见到的大片坡地中,有大量坚硬石头点缀其中;而这一大片坡地从上而下,就像有人铺上了一床巨人用的大天鹅绒床垫一样光洁柔软。也许那些坚硬突起的岩石被搬掉了,因为这样的地形地貌在冬季是很好的滑雪场地。

      昨天我们从萨尔茨堡出发,目的地是今天要到达的世界第6小国,欧洲双重内陆国家列支敦士登。按照地图上的垂直距离是270千米。我上集曾将奥地利地图比成是一个躺卧着的大逗号。再仔细看它,又像一尊石膏艺术人头雕像。萨尔茨堡就在这个雕像的下巴下方,人头雕像的眼、额及头顶上方(北方)是捷克;雕像的鼻尖以下,包括下颌与颈脖的弯曲部分直到整个脖子的前方(北方)即是德国的版图。因此要从萨尔茨堡选择一条较为近的直线通路去列支敦士登,就必须经过德国的领土。这可能就是我们这次欧洲六国旅行,没有包括德国,又要下榻在德国小镇的原因。因为我们只是从德国路过,在它的领土上没有安排景点给我们参观,由此就没有算在这六国之内。但也有参观了景点也没有算进来的国家,如列支敦士登和梵蒂冈,也没有算在这六国之内,可能是它们太小了的原因吧。如此看来,这个所谓欧洲六国旅行,是没有什么水份的,实际上我们到了九个欧洲国家。

     昨天下午,拍摄了上面这张照片后,到底年龄不饶人,加上老年人睡眠分散,我兴奋了一阵后又小睡了一会,醒来时已经到了德国小镇。

     今天是7月30日,也是我们进入欧洲的第五天。昨天晚上睡得很香,德国小镇旅馆的早餐还行。我们8点半钟出发,导游告诉我们今天上午要走3个多小时的路程,约中午时分,才到列支敦士登。车厢内又开始听到我相机咔嚓咔嚓快门的声响。上面这张照片是刚离开德国小镇4分钟拍摄的。画面不错,天蓝草青,有篱笆,有哥特式教堂,还有堆放整齐的木头。只可惜左边的房屋和烟囱上显现汽车反光镜的影子,让画质大打折扣。不过,还原一个汽车行进中的照片,就只能这样。

      我们的导游尽职尽责,开始介绍目的地这个双重内陆国家。袁导说:被其他内陆国家包围的内陆国家即为双重内陆国家。世界上仅两个,一个是列支敦士登,一个乌兹别克斯坦。列支敦士登是被瑞士和奥地利这两个内陆国家包围的仍维持君主立宪制的山地小国。它虽然没有海关没有军队,没有本国货币,但他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5万美元。它是一个依赖阿尔卑斯山的景色,依靠它特殊的税收政策和灵活的生产经营方式而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的富裕小国。2011年12月统计,国家人口36281人,86%属于日耳曼民族分支中的阿勒曼尼人,其余的是意大利人与土耳其人。国土面积160平方千米,国民信奉天主教者约80%,其他教派13%,新教信徒约7%。首都瓦杜兹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旅游中心,坐落在莱茵河的东岸,位于阿尔卑斯山丛山峻岭的怀抱之中。

     博学多才的袁导还在继续进行他引经据典的有关列支敦士登公国历史的介绍。我听后却理解成,这个小公国之所以能够在欧洲近代历史上各王朝、各国家、各民族、各宗教派别之间的残酷激烈的争斗中保留下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块土地并不是什么战略要地,不显得那么重要。这里虽然风景秀丽,但在先人看来,它资源贫乏,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不引人注目。它就像欧洲历史这场混乱的旷日持久的牌局中不慎掉落在牌桌下的一张很不起眼的小牌那样被人们忽略了。加上列支敦士登王朝的祖先对家族领地及其在社会上的地位的孜孜不倦地追求,才使得他们的子孙后代有今天这样的君王荣耀和显赫的政治地位。

      王朝起源的历史可以追溯1140年,当时在下奥地利就有一个列支敦士登城堡。王朝也经过领土扩张,但它得到的领土没有被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认可,因为这些领土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封赐给显赫贵族作为世䘵的采邑。曾经有多位列支敦士登王子被作为王室的亲密顾问,忠心耿耿地服务于哈布斯堡王朝。可是由于列支敦士登没有任何一块在神圣罗马帝国注册的领地,因此它也就没有资格在帝国的议会中占有一个合法的席位。这一尴尬局面让列支敦士登家族的先辈们坐卧不安,因为他们最热衷于追寻在帝国政府中的权势和地位。机会终于来了,1699年家族购买了许内勒贝格庄园的采邑(贵族统治权);另外,1712年购买了瓦杜兹郡的采邑和其伯爵爵位。许内勒贝格和瓦杜兹虽然面积很小,但是已经能够满足家族政治地位的需要。即这两块领地除了神圣罗马皇帝及他们家族自己的伯爵主权之外,不属于任何其他封建贵族。其实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已经是风雨飘摇,日薄西山。不过查理六世在1719年1月23日还是宣布将这样小的两块领地合并,提升其地位,成为一个独立的小型大公国。从那以后,列支敦士登才算是真正跻身于神圣罗马帝国的众多主权成员国之林。但好景不常在,1806年,当拿破仑大军的战车横扫欧洲大陆时,自公元962年由奥托皇帝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就此走到了尽头。最后一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被迫于当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尊号,仅保留其奥地利皇帝尊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如今看来,这一历史事件,对列支敦士登来说,是因祸得福。帝国瓦解了,帝国的国家机器,包括法律和政治体系全都瓦解了,帝国也不再能够对国境之外的封建贵族和封建领地负任何责任及义务。原来说,列支敦士登购买的两小块领地,仅拥有宗主权,作为他们顶头上司的皇帝也对领地有绝对的权利。如今的皇帝倒台了,那列支敦士登家族自然而然地对领地就有了独一无二的主权了。虽然有许多历史学家、政治家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除了列支敦士登家族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贵族对神圣罗马帝国的部分领土具有所谓宗主权,要这些个古老的没落的贵族叫起板来怎么办?但问题就在于列支敦士登所具有的这两块领地战略位置不重要,当时看来,经济价值也不大,没有人去注意,去计较,去争执。再加上公国的主人注重与时俱进,他们能够顺应潮流能屈能伸,及时调整对外政策,因此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历史进程和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左右逢源,恰当地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了在坚硬岩石的狭小缝隙中求生存,它必然依赖自身强大的生命力、进取心和坚强的后盾。神圣罗马帝国瓦解之前,拿破仑曾强迫包括列支敦士登在内的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脱离帝国,加入拿破仑为了对抗反法联盟而成立的莱茵联邦。莱茵联邦自1806年7月25日成立,至1813年10月19日拿破仑入侵俄罗斯失败后解体,这段时间列支敦士登亲王一直是作为他的保护神,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仆臣的身份出现的。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列支敦士登又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它于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后恢复独立,加入到新成立的德意志邦联。这个邦联实际上是为了团结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余下的德意志各邦国的一个较为松散的组织。各邦保持完全的主权,奥地利帝国的代表为主席。奥地利与普鲁士之间经常争夺德意志的实际控制权。1866年暴发的普奥战争中,奥地利人在关键性的萨多瓦战役中被普鲁士人打败,德意志联邦瓦解。也许是不想再转入纷争,也许是不想让他的人民遭受战火生灵涂炭,这次列支敦士登的君王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们解散了公国仅有的一支小型军队,宣布自己的国家将转为永久中立国。这种特殊的中立国的地位,让他们躲避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战火,和平的环境一直维持到今天。

       或许是中立国应该做的,或许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列支敦士登不承认臭名昭著的将祸水东引的慕尼黑协定;也不赞同不可一世的第三帝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领。它始终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的流亡政府为合法政府,并为其贵族保管二战时期由战区运进列支敦士登的财产。像一个小老弟在维护受难老兄的利益。战后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将列支敦士登王朝在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以及西里西亚的世袭领地收归国有,从而剥夺了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小老弟的权益。列支敦士登被剥夺的主权,属于国际法庭中现代法律争议的部分,包括比现在的国土大得多的1600平方千米的山冈、原野、农田和森林,还包括一些家族所拥有的坚固的城堡和曾经是华丽的宫殿。直到现在,列支敦士登大公仍然对这些领土提出其认为是合法的主权要求,敦促捷克和斯洛伐克归还所占有的领土。

       或许是中立国应该做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时,列支敦士登拒绝了前苏联的一个遣返一支叛军的要求。那是一支500名已经编入德意志国防军的前苏联红军的投敌部队。列支敦士登顶住压力,克服自身的经济困难,不但为这群难民提供政治庇护,还为他们提供生活必需品。经过艰难的相持阶段,最后还是阿根廷同意这些避难者前往其国土永久定居。听说单为了这事件还立有一个纪念碑,上面标明当时提供给这些人政治庇护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从我已经查阅的资料上看,列支敦士登大公对其国民还是比较负责任的。比如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常困难的时期,王朝时常通过出售他们家族多年来珍藏的艺术珍品来缓解燃眉之急的公国财政金融危机。其中就包括了美国国家美术馆购去的达芬奇21岁所绘制的青涩少女名画《吉内薇位.德.班琪》。这以后的几十年里,经过艰难的经济恢复过程,终于走出了困境,公国逐渐变得繁荣起来。王朝的当家人利用其境内的低税率环境,永久中立的地位,还有就是逐渐完善的交通设施以及较为完美的居中地理位置,吸引了许多欧洲企业到这块避税天堂来发展。如今,他们国内特殊材质的土壤,开发出了世界级的优质假牙。还有邮票,还有金融服务业,还有冬季拥挤的滑雪人群,还有就是我们这些好奇的中国人,都给列支敦士登的经济带来了活力。舍得舍得,当初列支敦士登大公出卖家族收藏的名画以挽救战后困难的国民经济;如今他拥有40亿美元的财产,是世界上第六富有的国家元首。今天他的国民跻身世界最富有国民行列。

      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离列支敦士登的首都瓦杜兹还有15分钟的路程。这里应该还是属于奥地利的福拉尔贝格州的地盘。远处被厚云遮盖的可能就是奥地利与列支敦士登交界的阿尔卑斯山的三姐妹峰。

     这是一处汽车拐弯地拍摄下来的照片,这里离瓦杜兹还有13分钟的路程,我们很快就要到世界上这个被人称之为买来的国家列支敦士登了。因为它没有设立边境线,撤掉了检查站。因此我们也很难搞清楚现在到底是不是已经进入了大公国的国土。

     我们是奥地利福拉尔贝格州的高速公路过来的,在奥地利边境小镇费尔德基希附近下高速转入普通公路。从地图上看,这条普通公路在奥地利与列支敦士登的东北边境附近一直与一条铁路平行,直到进入列支敦士登的沙恩市才分开。这张照片上我们看到了铁路和像火车小站样的建筑物,更远处的山冈缓坡上散落着较为密集的民居。看到它以后的12分钟,我们就到达了瓦杜兹。据推算这应该就是两国之间的国境线靠近列支敦士登一侧的地方了。

      这里离瓦杜兹还有8分钟,这一地区已经有密集的工厂厂房。列支敦士登地图像一片被大风吹翻的荷叶侧影,其最北端至最南端仅22千米,东端至西端的最宽处也不到8千米。与瑞士接壤的西侧以莱因河为界河,河的那一边是属于瑞士的与莱因河平行的一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铁路。我们从北边奥地利的费尔德基希方向进入大公国,按照汽车在非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计算,这个地方,应该就属于列支敦士登了。它虽然是一个小国,但也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它主要的制造业包括机械、制药、食品产品、包括假牙在内的陶瓷制品、金属制品、精密仪器、家具等。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真空镀膜产品、还有用于造船和建筑业的射钉枪、钻孔机、还有假牙产品享有国际声誉。

     这里离瓦杜兹更近了,图片上这个工业区,属于列支敦士登境内。我在猜想,这里可能有牙医们最喜欢的假牙材料生产基地,或许有制造建筑行业推荐的射钉枪和钻孔机的厂房。

     还有3分钟即将进入瓦杜兹市,这里有点像我国的全国卫生城市张家港一样,街道干净整洁,但平时见不到几个人。

     这里离瓦杜兹市中心还有2分钟,这几栋连在一起的蓝色房屋式样别致,很有个性。在列支敦士登,你找不到颜色和样式完全一致的房屋。

     这里离市中心还有1分钟的路程,前面就能够看到列支敦士登建筑在高高的山顶上的城堡了。这些别墅建筑也各具特色,屋前的花坛、草地修剪整齐。

     这座建设在山顶上的列支敦士登大公居住的城堡真是高高在上,瓦杜兹城内有一条盘山公路可以直通城堡,这条公路是专供皇室成员上山下山用的。在公路的入口处,有一块醒目的“游人止步”的路牌,让想入城堡内参观的游人望而却步。为了缓解一下人们仰头观望的压力,公国特地制作了一个小型的城堡模型,安置在山脚下供人欣赏。我见过我国一位外交官写的文章,说他曾经作为王储阿洛伊斯的客人进入过城堡。但他的文章没有城堡内的插图,我估计他也不好意思在人家招待他时,举起相机拍照。

      列支敦士登的国家元首称为大公。现任大公汉斯.亚当二世,1989年从他逝世的父亲佛兰兹.约瑟夫二世那里继承国家元首职务。他这个君主与欧洲其他君主立宪国家仅具有象征意义的君主不一样。前面提到,为了争得在神圣罗马帝国的议会中一个合法的席位,他们的祖先购买了两小块属地。但大公国皇室的前辈们直到1938年之前,一直居住于奥地利维也纳森林边缘的列支敦士登宫。120年来没有踏入过公国领土一步,为的是向世人说明他们的家族购买这两块土地仅仅是当初的权宜之计。现任大公是第一位居住在国内的列支敦士登统治者。汉斯.亚当二世幽默诙谐,刚愎自用,还时不时地显露出一点曾经是王室宠儿的执拗脾气。2003年3月16日,在一场严肃的全民公投之前,他突然使出性子,说如果投票结果让他不爽,他就要举家搬迁至奥地利居住。甚至还扬言要将国家卖给比尔.盖茨。不知道大公国的臣民是不是受到“国不可一日无君”的来自遥远中国的传统思想影响?为了挽留他们的大公,64.3%的公民投票赞同并通过了一项扩大王权的法案。根据这一法案,大公紧急情况下可以解散国会,并拥有国家重要人事和法案最后的审订及通过的权利。对于世界上大部分不具体干预国家政治的君主立宪国家的皇室来说,列支敦士登皇室拥有的这些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一个特殊的例子。

      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他们的王室家族是全世界各个君主立宪国家中惟一自食其力,自主经营的王族。他们自己拥有的企业,包括用雄厚资金作后盾的投资和基金管理的LGT集团,有维也纳的房地产,有森林和地产,有林业有限公司,还有能源公司以及葡萄园和酒庄等20多个企业。大公汉斯.亚当二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2004年以后开始亲政,帮助父亲治理国事,让父亲将主要精力帮助他的两个弟弟经营皇室旗下的众多企业。二儿子经营金融银行业,小儿子即我们下面要提到的玛丽王妃的丈夫,经营林地、农田和酒庄。

      这尊供人欣赏的等比例缩小的城堡模型周边总是围着许多人,前面我也讲过,我们这些草根摄影爱好者,要想在人多的旅游景点拍出好照片来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在国外,我们实在不好意思将别人赶走。看过模型后,一般人会情不自禁地又仰望高高的城堡,将它与眼前的模型作比较。越是比较,越是觉得山顶上那个城堡还是有些神秘色彩。但是你如果读过2015年8月4日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三立新闻网》一篇有关王妃亲自到台湾推销葡萄酒的报导后,就不会觉得它那么神秘了。报道说40岁的玛丽王妃的丈夫是王储的小弟,她同所有皇室成员一样上班出差。在她身上见不到华丽的珠宝,却有职业女性接待来访者时常呈现的那种灿烂的笑容。王妃介绍他们有40公顷葡萄园,每年生产15-20万瓶葡萄酒。她自己系奥地利平民出生,曾经是纽约时尚界和媒体的上班族。事先就知道嫁进皇室还要靠自己的打拼积累财富。据说皇室成员外地出差不聘司机,以出租车代步。平时在家,自己开奥迪车出入城堡上下班。上面说的那条公路除了国庆节有限的开放外,平时就是皇室成员奥迪车上山下山的通道。揭去皇室成员神秘的面纱,王妃说自己就像一般的母亲,她下班回家得煮饭,等她的三个孩子从学校放学回家。她同一般职业妇女一样上超市,接小孩。她也曾经同自己的丈夫一道出差到印度,去推广他们的基改稻米种子。她同其他皇室成员一样,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榜样的力量来协助大公和长兄治理这个世界上最富有小国家。       

       这是一栋瓦杜兹市政府的办公楼,以上三张图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拍摄记录了它。这是一幢长条形结构的楼房,正门应该是临街的一侧。门前三匹马的现代派铜雕看似抽象,圆圆的马屁股是铜雕的艺术特色,像是现代人表现中世纪骑士风度常用的艺术手法。但我理解这里还是表达了瓦杜兹人,或许更进一步说,是表达了整个列支敦士登人的奋进与抗争的意识。下面的马正努力向上攀登,而上方的两匹马均高昂着头颈,并向一个方向奋力引颈嘶鸣;这大概象征着大公国的国民在世界激烈的动荡和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以上算是瓦杜兹的街头十景。国家小,相对说,他们没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但他们的做派倒是十分大胆创新。2003年6月甚至提出了一个将整个国家出租的新颖方案。如果某个商业或其他社会团体希望到这个山地小国来举办展览、庆典、结婚或娱乐等大型活动,在团体人数不少于450人,每人花费375美元的情况下,即花费17万美元就可以租这个国家两天。这些活动的人群将被允许前往瓦杜兹品酒,滑雪并进入神秘的山顶上的城堡进行参观游览。

      这是一个集邮者喜爱的地方,也算是一个邮票的博物馆。这里能够看到制作邮票的历史,能够让人们见识设计邮票的原作,以及一些像艺术品般的邮票。很多参观者愿意在这里用大公国的信封,用他们独具特色的邮票,寄一封信给亲友,以表达人们来到公国的欣喜,以及他们在异国他乡仍对亲人对朋友的思念情怀。的确还是一件很浪漫,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是一张在邮票博物馆里拍摄到的瓦杜兹市的三维立体地形图。只要有点汉语拼音的基础,像这样的地名应该还是能够看得懂的。我因为当知青时下放至湖南攸县一个叫杜口的地方,因此老是将瓦杜兹读成“杜瓦兹”,看了这幅图上的标题,“VADUZ”就不再叫错地名了。

       这张单独摆放在一处的纪念邮票颇费了我一番心思解读。因为猛一看去,邮票上的城堡与瓦杜兹如今的城堡不太相同,我原以为是以早先统治者在维也纳的城堡为背景设计的。但后来一看资料马上觉得不对,因为在维也纳森林边缘的那座城堡背后没有高山。再回过头来将邮票上的城堡与我拍摄的城堡照片仔细比对,发现仅仅是邮票图案上城堡左侧有一个哥特式尖顶的圆柱形瞭望台,和它下面偏左侧有一个扁扁的圆型碉堡样建筑与今天的城堡有些差别。想想邮票是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场景。虽然是中立国,但也要防止战乱时杂牌的不受国际法公约约束的武装为勒索财物而侵犯城堡。因此当时的城堡有这样的防护设施,后来和平时代撤除或改造它们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架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福克E3型战斗机的图案是这张邮票的主题。为什么选择德国在一战中引以为骄傲的战机作邮票图案呢?我想这是当时,列支敦士登与奥匈帝国有关税与货币同盟关系,而奥匈帝国与德国、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同为同盟国。制作邮票的时候,并不知道同盟国会在一战中战败,更没有预料到大公国的经济会因奥匈帝国的参战而大受拖累。一战后,大公国转而与瑞士建立关税与货币同盟关系。1919年更进一步将国家的国防与外交完全交给瑞士代理,成立了一个中立国联盟。与瑞士的这种中立联盟关系,使列支敦士登避免了在二战前和二战中遭受纳粹德国侵略。邮票上面的德文标题就是大公国的国名。列支敦士登背靠阿尔卑斯山,山的那一边即是奥地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它还是强大的奥匈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地利憋屈地并入了德国。城堡上可以鸟瞰莱因河以及河谷一带冲积平原内众多的农田和庄稼,再望远处就是瑞士的领土。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理解这张邮票,是不是可以这么看:他们这个中立小国,在世界风云变幻莫测之时,避免了吵吵闹闹的纷争。即便有一架军用飞机误入该国领空,也不用担心它会掷炸弹。因为一方面他们是中立国,另一方面,这是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奥匈帝国的盟国飞机,或许还是来保护他们的咧!     

      这是邮票博物馆内摆放着的一张豪华单人沙发,背面有一个大的皇冠。我看见一个小姑娘戴着金色的硬壳纸围成的皇冠,正在请她的朋友为她拍照。我们在大公国时离他们的国庆节8月15日还差一些时日,没有可能前往城堡一睹王室成员的风采,更不要说去见他们国家两位成年的漂亮公主玛丽阿·斯特里德和玛丽亚·安温萨塔了。那我就将这个小姑娘当成是我心目中列支敦士登的公主吧!因为在购买邮票的地方,容易让人们想到童话世界里的人物。如果有人问我,她像公主吗?我会这么回答他:我看到小姑娘深邃眼睛里射出来一道道金黄色的光芒没有?那不蛮像公主吗?! 我看她那被红色沙发映红的脸颊和略带羞涩的表情蛮像,还有她那潇洒自如怡然自得的神态蛮像,包括她那调皮地翘起的二郎腿的作派都蛮像。可能人们还会问,欧洲女孩时兴的露膝盖长裤难道公主也会穿吗?我会说列支敦士登的皇室成员节俭朴素,比较平民化,很可能会穿。噢,我恍惚就这样将梦幻般虚拟世界的小公主,当成大公国的公主了,以弥补我们这一行没有能够见到皇室成员的遗憾。       

      虚拟世界毕竟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世界,实际生活中有些事情是比较伤脑筋的,比如说内急的问题。这间形态怪异的房子是旅游时出现内急的人心中的福音。因为你如果看到它,就等于离洗手间很近了。整个欧洲给我的印象是什么都好,就是上洗手间比较困难。老年朋友如果肾脏、膀胱或前列腺的毛病表现比较突出,最好早晨出门之前少喝水。一旦随团出发,随时注意洗手间的信息,珍惜每次机会,尽可能放空包袱,以免隔不久又出现内急和找洗手间的麻烦。有的公厕要排队,要准备硬币,那里没有人收钱,一台机器让你投币1至3欧元硬币不等。大面值的硬币它倒是可以找零给你,像在地铁站购票一样。不过它不给像硬币样的塑料小圆票给你,而是让你通过像地铁一样的闸门,再迈向放下包袱的地方。我们团队一位朋友因为拍照,没有注意听导游说有关洗手间的信息,下车不久就因为“解手”的问题耽搁了好一阵游玩时间。当时我们想帮他的忙,也爱莫能助,因为在异国他乡,人地生疏,问道也不好开口。我好像看到了这怪怪的房子,但不知道它的附近就有洗手间。这是一个离停车场很近的地方,看到我这篇游记的朋友,你如果有一天到这个袖珍小国来,见到这搞怪的房子,你就不会受憋了。     

       在黄色格子怪诞形态的建筑与小卖部之间,是全不锈钢结构的简易洗手间。大公国旅游点的厕所有如同5星级宾馆的卫生水准。到底是富裕小国,他们的洗手间不收费。洗手间之所以能够经常保持清洁干净,是因为他们聘请了一位像医院的外科医生那样“不拘性别小节”的保洁员。这位保洁员是个粗嗓门的大姑娘,她在男洗手间打扫时,不回避里面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孩子更不回避。那种气势和派头是不是只有大公国的公民才具有?!我跑了全球五大洲,还没有见到一个像她这样有派的保洁员。不过话又说回来,公厕的卫生确实难搞,要想时刻保持这人来人往地方的卫生,不时刻清扫是不行的。在男厕所里自己方便时遇到这么一位大大咧咧的姑娘本来是件冏事,但她毕竟保持了这里的清洁,想想还是不要求全责备为好。

       后面这4张照片,是我们的旅游大巴已经开车即将离开瓦杜兹时拍摄的,好像是一些什么公司的办公楼。我一直在寻找列支敦士登的政府办公楼,或许我们经过的路线里确实没有那栋三层白色大楼,或许是汽车一晃而过,我的相机没有拍摄下来。我为什么这么想找到这栋大楼呢?是因为有这么一个滑稽的传说。说大公国的政府工作人员都很敬业,一位副首相工作废寝忘食,别人都下班了他也不知道,人们以为他已经离开了办公楼。于是这栋不起眼的楼上是首相府,楼下是法院,再下面的地下室是临时关押犯人的三层白色大楼全部锁了门。这位副首相要离开办公楼,但门被反锁着,他只能大声喊叫,请看门人来开门放他出去。叫了好一阵,一位衣着肮脏,眼屎巴巴,睡眼惺忪的中年男子来为他开门。副首相问他是谁?中年男子回答:“我是被关押在地下室的囚犯。”副首相吓了一跳,瞪大眼睛问:“你怎么拿到钥匙的?”“看门人临时有事,托我帮他保管钥匙。”囚犯不以为然地回答。副首相的小眼睛瞪得更大了,好奇地问:“你有钥匙,怎么不逃跑呢?”囚犯一脸疑惑地嘟囔说,“我们国家这么小,我又能逃到哪里去呢?”“你可以逃到国外去呀!”副首相眯着小眼睛,进一步试探说。这时候囚犯将双手一摊,无可奈何地望着副首相说:“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比列支敦士登更好呢?!”

        这个笑话信则有,不信则无,无关紧要。但听说大公国的犯罪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倒可能是真的。我在离开列支敦士登的汽车上思索着,袖珍小国有袖珍小国的管理方法,它1950年9月14日即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90年加入联合国,1991年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95年加入欧洲经济区和世界贸易组织。如今的世界,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更加理性化。特别是我国的邓小平先生1978年就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观点,党的十六大更加完善了这些观点。有关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第一条是:“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都有权参与解决国际事务,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谋求霸权和奉行强权政治。”想想列支敦士登的先辈们曾经被拿破仑强迫加入所谓莱因联邦,拿破仑曾经组织这莱因联邦内操25种语言的各国军人组成50万人的大军,浩浩荡荡进攻俄罗斯,结果大败而归,莱因联邦也因此解体。想想今后这种现象一般不会存在了。第二条是:“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把某种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强加于别国。”这一条对于现在的列支敦士登应该是最受欢迎的了。前面提到的王妃玛丽所经营的酒庄,在收获40公顷葡萄时,她和丈夫会请他们聘请的工人举行盛大的晚会庆祝丰收。狂欢之夜,劳动者将获得丰厚的奖赏,还将这些娱乐活动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固定下来。平时在市内的酒店用餐,皇室成员还会请他们在酒店邂逅相遇的平民一道用餐。不过,大公国的王权达到了至高无上的程度,国内还是有不少人要求罢免或削弱王权,要求扩大民主。终因大公国的王室平民化,诚恳待人,清政廉洁,平易近人,获得大多数人的好感而这种状况得到认同,得以维持。国内人民都认同,境外势力就更不能对大公国的现况说三道四了。

       回顾列支敦士登的发展历程,我突然发现除了“严守中立”之外,许多现代的新鲜词汇,似乎都能用在这个小国的立国方略之中。如“抓住机遇”“追求卓越”。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初,大公国的祖先抓住了机遇,及时买到了两块具有宗主权的领地,当时既达到了他们在神圣罗马帝国的议会中有一席之地的政治目的,又为他们家族今后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生存空间。又如“坚韧不拔”“处变不惊”。列支敦士登王朝的先人曾经派自己的王子虚怀若谷地服务于哈布斯王朝,熬到1719年查理六世终于提升其为独立的小型大公国;但不到一百年,靠山神圣罗马帝国轰然倒塌。拿破仑当政时,列支敦士登的亲王能屈能伸,家族将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作为他们的“保护神”,充任对其必恭必敬的仆臣。拿破仑垮台后,他们又与奥匈帝国保持紧密关系。奥匈帝国解体后,他们才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严守中立”的道路。国际风云变化如同戏剧故事情节般的起伏跌宕,他们能够处变不惊,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积极探索的精神,找到一条立于不败之地的途径。还有就是“顺应潮流”“造福国民”。上个世纪初期,受邻国战争拖累,大公国的国民经济面临极大危机,他们就变卖家产(出卖珍藏的艺术品),救国救民;二战后,顺应潮流,跟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步伐,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低税率政策,吸引国外投资,使国民经济快速腾飞。皇室自食其力,获取的财富惠及全国,造福国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想小国家成功的发展经验,也许能够作为我国年轻一代创业者借鉴。人家王妃都能够屈尊降贵,到世界各地推销他们自产的葡萄酒,能够夫妻双双远渡重洋推销良种;我们一介平民,为何要为推销自己的设想、自己的专利产品而腼腆脸红?!列支敦士登很小,景点也不多,作为旅游地不算最好玩;但他们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倒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时光隧道能够将我送回到40岁,我一定要重回起跑线,与我优秀中华子孙一道,再来一次轰轰烈烈的打拼。


微信扫一扫,免费获取9000景点攻略